欧洲汽车零部件供应业危机-内燃机淘汰供应商面临转型挑战
随着内燃机逐步淘汰和中国市场竞争加剧,欧洲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正面临严峻挑战。多家知名供应商宣布缩减生产规模,裁员风波愈演愈烈,为欧盟汽车产业的发展蒙上一层阴影。
曾经,欧洲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是工业骄傲的代表,但如今却陷入困境。以德国吉夫霍恩小镇为例,大陆集团工厂的机器轰鸣声日渐稀疏,员工们不得不面临再培训和转型。该工厂预计将于2027年关闭,生产转移至其他国家,全球范围内将削减约7000个岗位。
此次裁员风暴席卷整个欧洲汽车零部件供应业,主要原因之一是内燃机停产和中国竞争加剧。电动汽车的兴起使传统的汽车零部件制造技术逐渐过时,生产过程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
面对危机,布鲁塞尔方面已表态将支持汽车产业发展,抵御亚洲低价竞争。然而,欧盟计划从2035年起禁售新的化石燃料汽车,这无疑将使部分岗位变得多余。
大陆集团的员工,如艾姆鲁拉·卡拉卡,需要适应新的职业道路。当地供热系统公司有意接管该厂,为其员工提供再就业机会。卡拉卡坦然接受未来的转型,无论是刹车还是热泵,对他来说都是新的挑战。
曾经,汽车零部件生产是欧洲稳定的就业来源,仅在德国就有约27万人就业。然而,随着电动汽车崛起,传统的汽车制造技术逐渐落后。
中国企业的崛起给欧洲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中国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已跻身全球第三大汽车配件供应商,其低成本和高效生产能力使欧洲供应商难以竞争。
德国汽车制造商协会的研究表明,德国有三分之一的公司计划将部分生产活动转移到海外,以优化成本。福特汽车在萨尔路易斯的工厂裁员3400人,不仅意味着该工厂的关闭,也对当地的供应商网络造成了冲击。
欧洲汽车零部件生产领域正面临着人才短缺和激烈竞争的挑战。尽管德国整体可能面临工人短缺,但该行业的合格人才供应存在短板。同时,中国企业的竞争加剧了欧洲供应商的困境。
除了汽车产业外,欧洲的能源密集型产业、光伏产业和传统产业也面临类似问题。能源密集型产业受到高昂的能源成本和碳排放限制的影响,一些主要钢铁厂和化工厂因高成本而停产。光伏产业面临来自中国等国家的激烈竞争,欧洲企业难以竞争。传统产业则面临新兴市场的低成本生产和严格的环境可持续性标准带来的挑战。
欧洲汽车零部件供应业面临着内忧外患带来的挑战,包括中国竞争加剧、技术过时、就业危机等。面对困境,欧洲各国政府和企业正在采取措施转型和应对,但前路仍充满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