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汽车在中国市场下滑-为何在全球利润暴涨
日系汽车在中国市场遭遇挫折,但在全球市场上却蓬勃发展。2023年,丰田、本田和日产在中国市场的销量普遍下滑,丰田下降12.36%,本田下降10.12%,日产下降24.4%。然而,这些公司在全球市场却实现了可观的利润,丰田达到了2281亿元人民币,本田为356亿元人民币,日产则有198亿元人民币。
甚至连马自达和三菱也不例外。马自达在国内市场销量下滑14.77%,但全球市场利润达到了97亿元人民币;三菱虽然刚刚退出中国市场,但去年却实现了高达71.8亿元的利润,比广汽还要多。
尽管在中国市场不受待见,这些日系车企依然在全球市场上过得很滋润。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归因于“日元疲软”和“日系新能源产品全球销量节节攀升”。
首先,日元贬值导致海外购买日本商品的成本降低,从而促进了日本商品的出口。对于汽车企业来说,“日元疲软”实际上相当于“以价换量”,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日系车企在2023年取得了优异成绩。
这种趋势同样反映在其他行业,比如日本服装巨头优衣库,他们在2023年的营收增长了17%。
当然,日元贬值也会对日本企业的购买力产生负面影响,这对于日本企业来说并非好消息。
此外,在新能源领域,丰田和本田的新能源车型销量均有所增长。2023年,丰田新能源车型销量约为390万台,同比增加约110万台;而本田的混动汽车在北美和欧洲市场也分别实现了36%和23%的同比增长。
综合来看,虽然日系车企在全球市场上表现出色,但在中国市场却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辉煌,尤其是在新能源领域,几乎被国产品牌压制得毫无还手之力。
美国国际清洁交通委员会曾发表过一份《全球车企电动化转型表现评估》的报告,指出“丰田、本田、日产、马自达属于转型滞后企业”。
面对地位的不保,日系车企自然要有所行动,即使不能重回领先地位,也不能沦为垫底。据报道,丰田计划在2027年-2028年间推出固态电池,续航里程超过1200公里,充电效率可以达到“10分钟充电至80%”。
本田在2022年宣布“十年内投资5万亿日元用于研发电动技术”,按计划,2023年将在全球推出30款纯电动车。
而日产的《2030愿景》则表明,他们将在2030财年之前在全球推出27款电动车,其中包括19款纯电车型和8款e-POWER车型。
尽管国产车已在市场份额上取得了优势,但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大部分国产新势力仍处于“赔本赚吆喝”的状态,亏钱卖车在行业内十分普遍。即便是市场领导者,如问界,也仍然无法实现自给自足。
所谓的“弯道超车”,往往只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无谓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