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加装了各种武器的民用皮卡活跃在热点地区,无论是在烈日炎炎、广袤荒凉的撒哈拉沙漠,还是在屋宇纵横、人口密集的大马士革、加沙等城区,都有它们的身影,成为

这些热点地区战场上一道独特的风景。据国外媒体报道,两年前利比亚内战中中国皮卡的大量使用,使中国皮卡在非洲一度受到热捧。中国皮卡在非洲的畅销打破了日本皮卡对非洲皮卡市场的垄断。

屌丝的逆袭

皮卡是英文Pick-Up直译而来的名词。皮卡最早诞生于美国,1925年,福特公司在T型2座旅行车基础上,经改进,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辆皮卡——“先驱者”。皮卡底盘较低,装卸货物方便,车后的货箱虽然不大,但也能满足一般日常使用,这两个优点让皮卡深受农场主青睐。“先驱者”皮卡很快就风靡全美,第一年就销售了34000多辆。在当时,这是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销售量。从此,一个伟大的车型在世界上诞生。

民用汽车用于战争(包括武装冲突)是常有的事情。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战争爆发仅1小时,以色列就征用了大批民用车辆投入到军事运输,一些加装了武器的民用车辆还直接参与了前线作战。民用车辆军事化应用大体来说分为两种:一种是进行武器化改造,成为战斗车辆;另一种是直接运用,通常用于运输等辅助任务。通常情况下,只要具备一定的载重能力,动力性能较好的民用车辆都可以进行武器化改造,比如卡车、中小型面包车等车型都适合武器化改造。

在民用车辆武器化改造的历史中,没有哪一种民用车辆像皮卡(本文提到的皮卡即民用皮卡)那样被大规模改造成战斗车辆并广泛使用。在媒体公布的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皮卡的武器化改造已经到了令人吃惊的程度,“心灵手巧”的热点地区的正规军或非正规军武装人员让皮卡“繁衍”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战斗车辆家族,而且这些战斗车辆都可以在正规陆战武器中找到对应的战斗车辆。在武器这个大家族中,那些用各式各样武器“拼凑”而成的皮卡就像“屌丝”,而那些装备政府军队的正规战斗车辆相对于武装皮卡来说就是“高、富、帅”。当下我们经常用“屌丝的逆袭”来形容小人物经过奋斗,获得巨大的成就。武装皮卡家族的快速发展壮大的历史就像一部“屌丝逆袭”的历史。在皮卡基础上发展了哪些武装皮卡及其在正规陆战武器中的对应战斗车辆?请看下文。

“人丁兴旺”的武装皮卡家族

“装甲输送车” 这类武装皮卡在其货箱上加装了大口径机枪,通常是俄制DshkM 12.7毫米或者ZPU-1/2型14.5毫米机枪,固定方式一般采用焊接式,有些根本不固定。驾驶车厢用于载人,货箱有时也会带些武装人员及弹药,如果是5座皮卡,整辆皮卡可以携带10名左右的武装人员,其在战场上主要充当正规陆战武器中装甲输送车的角色,用于战场上输送步兵和物资器材,车上携带的武器可以支援步兵作战。

“步兵战车” 按照《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的定义,步兵战车是“供步兵机动和作战用的装甲战斗车辆。步兵战车和装甲输送车主要差异是步兵战车火力较强,一般装备20毫米以上的机关炮”。在武装皮卡家族中,按照与正规陆战武器一一对应的原则,上文把加装大口径机枪的武装皮卡归类为装甲输送车,而把加装了20毫米以上机关炮的武装皮卡归类为步兵战车,这类武装皮卡通常加装了20毫米机关炮,其驾驶车厢和货箱一样可以携带10名左右的武装人员,但其火力强于上文提到加装大口径机枪的装甲输送车。

“自行无后坐力炮” 无后坐力炮曾经是重要反坦克武器,但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装甲技术和反坦克导弹的发展,这种射击时容易暴露自身位置的无后坐力炮开始逐渐衰落,以无后坐力炮为主要武器的自行无后坐力炮也开始慢慢衰落。衰落并不代表退出历史舞台,对于一些缺乏重武器的武装人员,无后坐力炮是其重要的支援火力,因而依然深受武装人员的重视。由于其后坐力非常小,加装在皮卡车厢后面就成为自行无后坐力炮。从媒体公布的图片来看,热点地区武装人员使用的无后坐力炮型号主要有美国的M40、苏联SPG-9等不同型号的无后坐力炮。

“自行多管火箭炮” 自行火箭炮是陆军地面火力支援不可或缺的装备,火箭炮机动灵活、火力凶猛,被誉为“钢铁暴雨”。自行火箭炮是武装皮卡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其在货箱上加装了各种火箭弹发射器,有由4管/6管122毫米定向管组成的火箭炮,也有直接从攻击机、武装直升机上拆下来的火箭发射巢,甚至武装人员自己制造的火箭发射管或发射导轨。

“自行高炮” 自行高炮是与车辆底盘构成一体,依靠自身动力进行机动的高射炮,是近程防空的重要武器,早期的自行高炮其实就是把高射炮往底盘上一放,瞄准、射击等动作仍然由人力完成,在射击精度、自动化程度等方面基本没有提高。在武装皮卡家族中也有类似早期自行高炮的“简陋”型自行高炮,这些“简陋”型自行高炮通常是在皮卡车厢里加装一门ZPU-23高射炮。由于近几年在热点地区的战争或武装冲突中,攻防双方很少动用空军,甚至一些类似利比亚反对派的武装组织根本没有空军,这些由皮卡和小口径高射炮拼凑而成的“自行高炮”主要用于打击地面目标,偶尔执行防空作战任务。

除了上述几种武装皮卡,皮卡还成为中小口径迫击炮、反坦克导弹发射车等战斗车辆的改造平台。把皮卡改造成战斗车辆的武装力量有两种:一种是非洲落后的国家政府军队,如科特迪瓦、乍得等国家,这些国家军费短缺,不得不对皮卡进行武器化改造,满足军队作战需求;另一种是利比亚反对派、叙利亚反对派、恐怖分子等非政府军武装人员,这些武装人员缺少资金和购买渠道,皮卡成为他们在战场上机动和武器化改造的主要车辆。虽然上文提到的武装皮卡搭载了多种武器,其可以在正规陆战武器中找到对应的战斗车辆,但这些改造通常是无心插柳之作,特别是像利比亚反对派和叙利亚反对派等非正规军武装力量,其对皮卡的武器化改造根本没有任何统一标准,只要皮卡可以搭载的武器都把其加装到皮卡上,在他们眼里搭载不同武器的皮卡并没有什么区别。


皮卡变身的优势 

 

卡车、轿车、拖拉机等车辆也是具有武器化改造潜力的民用车辆,但为什么只有皮卡被大规模改造成战斗车辆呢?

首先,皮卡自身的技术特点决定了其是最适合进行武器化改造的民用车辆。皮卡是介于轿车和微卡之间的一款车型,皮卡一般采用柴油机动力,动力强劲,加上其通常采用非承载式悬架和宽大的轮胎,其不但具有轿车的舒适性,而且还具有微卡的承载能力和较好的越野性能。和轿车相比,其承载能力和越野能力都优于轿车,其车厢后面的货箱可以搭载各种武器,既能拉货,又能载人;和卡车相比,其重心较低,机动灵活,目标特征小,有利于降低被发现的概率和被弹率。皮卡将轿车和卡车的优势合为一体,非常适合武器化改造。

其次,这是由武装皮卡使用方的工业基础决定的。无论是非洲落后国家,还是非政府军武装人员,其工业基础基本停留在装备级的水平,即可以生产一些螺栓螺母类的简单工业配件,无法制造综合性的工业产品,几乎没有技术开发人员支持。这决定了其在皮卡武器化改造方面只能把现役武器加装到皮卡上,而且这些武器必须是后坐力较小的武器,诸如轻武器、射击时后坐力小的火炮、反坦克导弹等。在皮卡武器化改造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是武器

的固定,其固定方式也是五花八门,没有统一标准,常见的有:焊接式、铆接式、螺栓式等。落后的工业基础决定了皮卡武器化改造的随意性和拼凑性,改造后的武装皮卡的作战性能也就可想而知了。

最后,武装皮卡使用方的经济基础和人员素质是武装皮卡大行其道的又一个重要原因。皮卡价格较低,以这几年大红大紫的中兴皮卡为例,其价格在10万元人民币左右,购买一辆装甲车的价钱可以购买近百辆皮卡。而且皮卡武器化改造的价格也非常低廉,非常适合囊中羞涩的非洲落后国家军队和非政府军武装人员使用。皮卡是一种民用车辆,维修简便,零件充足,后勤依赖小,费用低。非洲落后国家的政府军人员军事素质较低,而那些非政府军武装人员大多数是“揭竿而起”的普通百姓,基本没有军事素质,诸如步兵战车等需要长时间训练才能发挥其战斗效能的陆战武器,对于他们而言,可以说是聊甚于无,他们更喜欢操作简便、机动灵活的武装皮卡。

皮卡与战争

在皮卡运用于战争的历史中,利乍冲突和利比亚内战是大规模使用皮卡作战的两次战争。1987年,利比亚与乍得因领土问题爆发武装冲突。当时,利比亚军队在乍得北部拥有至少8000名士兵,后来,利比亚还向该地区增派了2000名士兵,总兵力约1万人。在武器装备方面,利军拥有300辆坦克、大量的火炮、米-24武装直升机和60架战斗机。交战的另一方,乍得军队在西方国家的援助下,装备了大量的丰田皮卡,这些丰田皮卡装有法国“米兰”反坦克导弹和大口径机枪等武器。交战中,乍得军队指挥官采用钳形攻势,利用丰田皮卡在各个方向发动突袭,大胆穿插,使用法国“米兰”反坦克导弹和大口径机枪,击毁了利军大量的坦克装甲车辆,给利军造成了极大的伤亡。在此次战争中,利比亚损失了全国近1/5的兵力,200辆坦克、装甲车辆被击毁或缴获,几十架飞机被乍得军队击毁在地面。由于丰田皮卡在战场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取得了惊人战果,此次冲突也被戏称为“丰田战争”。

利比亚内战是另一场在战争中大规模使用皮卡作战的战争。利比亚内战中,利比亚反对派的主要组成人员是普通民众,组织性和军事素质非常差,武装皮卡成为他们最喜爱的机动工具和战斗车辆。其改造程度和使用数量,相对于以往有皮卡参与的战争或冲突,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这场战争给人们最大的印象就是搭载了各式各样武器的武装皮卡战斗在炽热的土地上。和利乍冲突相比,利比亚内战中,参战的皮卡和皮卡武器化改造的程度都远远超过了利乍冲突。但由于反对派如同美国国防部部长所言是一群“乌合之众”,没有像样的建制,更谈不上使用合理的战术发挥武装皮卡的优势,各自为战。如果没有北约的“空中扫荡”和西方“军事顾问团”的帮助,以武装皮卡为主要武器的反对派很难战胜装备了大量坦克、步兵战车、重型火炮等重型装备的政府军。

对比上述两次大规模使用武装皮卡的战争,可以发现,由于皮卡武器化改造主要集中在加装武器,而在皮卡防护性方面改造并不大,导致武装皮卡基本不具备防弹能力,连普通的自动步枪子弹都可以给皮卡造成很大的损伤。在这种情况下,使用方如果要充分发挥武装皮卡的作战效能,必须在战术和皮卡搭载武器这两方面下功夫。利乍冲突中,乍得军队采用设伏和穿插战术。在设伏战中,利用皮卡快速机动,设伏,出其不意。追击战中,大胆穿插,与利军混在一起,使敌方飞机、坦克、装甲车害怕误伤己方,缩手缩脚,而乍得军队利用皮

卡上搭载的反坦克导弹和大口径机枪,击毁了利军大量坦克等重型武器。反观在利比亚内战中的反对派,一盘散沙、各自为战,无法采用正确的战术充分发挥武装皮卡的作战效能。

武装皮卡所搭载的武器也对发挥皮卡的作战效能有较大影响,利乍冲突中乍得的皮卡搭载的武器主要是“米兰”反坦克导弹,射程远、打击精度高、破甲能力强,可以有效摧毁利军的坦克、步兵战车等重型武器。而利比亚反对派皮卡上搭载的武器五花八门,既有无后坐力炮、高射炮等直射武器,也有火箭发射器等曲射武器。虽然类型丰富,但这些武器射击精度差,加上大部分利比亚反对派人员没有经过专门的武器操作训练,其武器的射击精度也就不言而喻了。

结 语

利乍冲突已经成为历史,利比亚内战也已经渐行渐远,但那些加装了各种武器的皮卡仍然活跃在世界各地,成为世界热点地区战争或冲突中的重要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