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大街上,特别是大城市,很少看到皮卡。这让我们很多人非常难以理解为什么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国,大街小巷上会遍布这种半截头的大个车型。如果我告诉你福特F系列皮卡至今的总销量已经超过了3400万辆,你会不会瞠目结舌?但这是事实。今天我们就来浅析一下为何皮卡这种不受中国人待见的车型能在美国混的风生水起。
皮卡的设计既简单又特别,仿佛是轿车和商用车的混合体,它的前半部是一个独立密封和后部隔离的车厢,后半部是一个敞开式的车斗。由于车斗敞开,所以装卸货物十分便利。美国人爱好自己修缮房屋,亲自做一些园艺或小工程,用皮卡来运建筑材料也十分方便。
其实认为“皮卡”是“卡车”是一种天大的误会。“皮卡”里面的“卡”和“卡车”没有半点关系,“皮卡”是音译自“pickup”,意思是可以很方便地运送(人或货物)的车辆。国人误以为带货箱,又沾上一个“卡”字,自然是货车。1970年代的雪弗兰科迈罗、庞蒂亚克火鸟等等“肌肉车”后面还带货箱呢,难道你也能说它们是卡车吗?
但事实真的是如此吗?单单一个“大”字是否就可以解释皮卡在美国的受欢迎程度?个人觉得皮卡实用性强又不失情调,前面的车身又给人一种不拙的感觉。尤其是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皮卡的的外观和内饰都与之前的卡车形象有了巨大的差异,适合生活,又不乏浪漫。
美国人喜欢皮卡,还有一个未经核实的说法,就是买皮卡平且将其用途申报为工作用,可以免掉很多税。加上美国汽油柴油都很便宜,所以买皮卡也比较划算。有很多汽车厂家生产正规的皮卡汽车,然而对一些汽车发烧友来说不够个性。于是一些人用豪华轿车或SUV改装成个性十足的皮卡,这又是另外一种有趣的玩法了。
一个社会现象背后肯定有其文化。说到美国的汽车文化,很多人会露出带着几分嘲讽的笑──美国的汽车工业虽然起步早、市场成熟,却并不见得在文化方面有多么厚重的积累。所谓美国风格,似乎可以用一个“大”字以概之:体型大,载重量大,排量大,油耗大,思维简单,技术含量也高不到哪去。再加上美国佬那吃汉堡、薯条养成的体型,美国国土的地广人稀,他们的SUV文化便很好地体现在现在这两台皮卡车身上。它们的体型、载重量、排量依然巨大,好在油耗已经得到了一定控制。
美国所谓的“城区”面积很小,曼哈顿那样的城市屈指可数,大多数居民居住在“乡下”,一家一个房子,开车几十公里去上班很正常。日常通勤用皮卡的不多,但是这种居住方式注定很多事情要自己做,比如修理房子,冬天扫雪,yard sale等等。这些用途皮卡最能胜任了。在美国最常见的两种皮卡改装分别是:1、在皮卡车厢上面焊接铁质的工具架,里面有铁锹等等工具,车顶通常架上梯子;2、在皮卡前面安装可拆卸的除雪的铲子,冬天兼做扫雪车。
在美国人看来,皮卡是一种最适用的交通工具,可以满足工作和生活中方方面面的需求。农场主和杂货店老板要运送粮食和货物等,自然少不了它。就是普通人家,像收拾房子或整理院子,需运送各种材料、拉割草机或铲雪机等也不能没有它。周末外出度假,还要靠皮卡捎带上移动房车、游艇或水上摩托等。皮卡之所以备受推崇,在于它充分体现了美国人提倡的DIY精神。据说,经营零售业起家的美国首富萨姆·霍尔顿用的也是一辆普通的皮卡。
想象一下,在车尾加装了一个拓乐(Thule)自行车架,最多可装三辆自行车。周末与三五知己带着户外装备,带上自行车,开着哈雷版F-150上无人区,最好还有几辆哈雷摩托车助阵。够威风吧?
在水边总得找点事情干吧?摩托艇怎么样?大部分皮卡可以轻松拖动功率高达250马力的川崎三人艇。拖艇的那个小拖车也是小有学问。首先它没有刹车,所以要用硬拖的方式,对于这么轻巧的拖车来说,挂上硬拖倒不是件复杂的事情,以一人之力都可搞定。其次它质量轻、车轮小,要跟着车高速行驶,稳定性很是让人担心。但也只有皮卡可以稳定完成这一任务。
还有就是美国人经常搬家,今天不高兴了,极有可能带上全家,拉着行李就跑到另外一个城市或者小镇子呆一段时间;换工作更是毫无疑问要搬家。在这些情况下,很难找到比皮卡更合适的交通工具了。
曾经有人总结了皮卡所代表的三种精神:奋斗、生活、超越。奋斗代表着一种斗志,对生活和事业的挑战;生活代表着没有束缚的生活,在人的旅行中永不停息的驰骋;超越,则代表了“皮卡客”的真我个性和永远超越的精神。或许,这些对于一个男人来说,真的很难拒绝。
美式皮卡豪华结实,配置齐全,主要用于乘坐,轿车里的各种配件都有。因此,不论是安全性能还是舒适程度,都和轿车不相上下。以通用汽车公司生产的GMC“原野”皮卡为例,内部装有笔记本电脑和后视摄像监视系统等。所载的货物超宽时,能够向两侧伸长的后视镜可以让更广阔的后方视野尽收车主的眼中。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美式皮卡的巨大空间甚至超越了不少轿车的舒适度,不少皮卡还将座椅和床进行了整合,非常适合长途驾驶,累了把车往安全的地方一停,躺倒便睡,醒来继续赶路,适合美国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
美国油价便宜,换算后比国内油价略低,但是按照物价水平换算的话,1美元相当于国内3到4元左右,而按照汇率,1美元相当于6元。也就是说,即使按照汇率换算油价和国内相差不多,但是按照物价水平美国的油价只是国内的一半不到。所以别说他们开着“油老虎”到处跑了。皮卡确实耗油,但对美国人来说并不费钱。如果你非得痛骂美国人浪费地球能源,那是另外一个话题,在这里咱不讨论。
皮卡拉人不如面包,载货不如一吨轻卡,有些轻卡养路费和皮卡一样,皮卡耗油量也不低,手续也很复杂,拉货也要营运手续,司机要有上岗证,所以皮卡在中国没有优势。但在美国完全没有这些问题,所以我们就别发太多“友邦惊诧论”了。
最后,政策问题。美国对所有汽车一视同仁,没有什么税费。但是在国内,皮卡被归类于轻型货车,这就意味着你在驾照,车检,税费等等方面都有麻烦。而且很多城市由于“市容市貌”的缘故,不允许卡车,包括“皮卡”,进市区,个人感觉就像上世纪一段时间很多城市限制两厢车一样。当时那个政策的后遗症就是现在很多国人对两厢车还有偏见,以至于在国内市场错过了很多优秀的车型。
皮卡迎合了美国人那种粗犷不羁、喜爱户外生活的性格。夸张的涂装,换上大号的越野轮胎,年轻人开着皮卡,听着摇滚音乐结伴出游的画面常常令人向往。在美国,皮卡文化代表着活力与休闲。
美国的皮卡车内可以很奢华,很舒适,一点也没有寒酸的感觉。国内F150也算是豪车吧?这样的配置对于美国皮卡是“标配”。而在国内,皮卡最初都是从商用车、轻型货车改制而来,脱离不了货车的基因,到处露着寒酸的味道。基本上你用皮卡去接人给人的感觉就像你用农用车去接人,碍于面子不受国人待见。皮卡的特点是既有轿车般的舒适性,又不失动力强劲,而且比轿车的载货和适应不良路面的能力还强。最常见的皮卡车型是双排座皮卡,这种车型是目前保有量最大,也是人们在市场上见得最多的皮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