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汽车市场逐渐升温,进口车、合资车、自主车的混战给消费者带来很大的困惑导致无从下手。今天小编来归纳一些新手在选车时容易陷入的误区,希望能帮大家正确地选好第一辆车。
跟风选择
跟风的原因无非是选车过程过于麻烦,再加上不少消费者对于汽车的认识实在有限,索性随大流,这其实是最不可取的。
以目前火热的SUV市场为例,国产自主品牌SUV的兴起就是抓住了国人对于性价比的强烈需求,不少“徒有其标”的车型依然能够大卖,不少配置丰富的车引发热捧,这些都还不算大事,真正的问题是你究竟需要一辆SUV吗?
选车的正确步骤是先确定预算、买车目的和用途,选择合适的车型,然后根据外观、油耗、操控、动力、配置等进行进一步选择。跟风的过程则是省略了上面所有步骤,仅凭第一感觉和运气又如何会选到适合的车呢?
建议:选车要亲自进行,不要偷懒怕麻烦。
无用的配置
除开外观因素,配置是最容易量化一辆汽车的,从发动机、底盘悬挂到真皮座椅、全景天窗、日行灯,不少汽车厂家喜欢堆砌配置,但并不是配置越多就越好。
错误的安全观
汽车的安全性应该是选车中必须重点考虑的问题,但许多流行的安全说法都是片面甚至严重错误的。
关于安全性,中国大陆市场最大的谣言是德系车安全,日系车不安全,以致于几乎成为不少人选车的真理。事实上,无论是汽车的被动安全还是主动安全,都是经历了严苛的实验,安全与否最准确的参考标准是NCAP这类型的碰撞试验。否则,除非是装甲车,想要依靠车身铁皮来抵御剧烈撞击,是不可能的。
关于用车安全,提高安全意识才是最重要的,最安全的境界自然是不发生车祸,一旦出现碰撞,很多时候一个安全带胜过所有安全配置。
根据配置选车并没有什么问题,但前提是这些配置是否真的有用。例如受到市场追捧涡轮增压发动机对于有些人而言也没有什么太大用途,底盘悬挂则对乘坐舒适性有明显影响,基本上安全性、操控感、舒适性等方面的配置需要重点关注,其他的锦上添花的配置属于可有可无的,不少人选了高配置,但一年到头根本用不上那些也是浪费。
建议: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的配置。
画地为牢
不少人在买车时有所谓的“XXX不买”、“除了XX车不选”等情结,固然个人喜好外人不能加以干预,但仅仅从选车和买车而言,这些观点都是非常狭隘的。对于大部分人而言,买车的本质依然是买一个交通工具,上升到民族气节或是狂热粉丝的地步就有些钻牛角尖了。
例如常见的“日韩系不考虑”,在这个全球化大生产的时代,我们很难不接触到这两个国家的产品,从汽车到日常消费电子,从整件产品到元器件,纯国产化的东西都相当少,就算是其他品牌的车型,发动机、元器件也有很多来自日本企业,总不能拆了换掉吧。
对于国产自主品牌车型也是,粉丝大战背后未必没有水军的推动,真的要靠粉丝撑起来的汽车品牌事实上是相当脆弱的。
建议:不要被条条框框限制住。
错误的安全观
汽车的安全性应该是选车中必须重点考虑的问题,但许多流行的安全说法都是片面甚至严重错误的。
关于安全性,中国大陆市场最大的谣言是德系车安全,日系车不安全,以致于几乎成为不少人选车的真理。事实上,无论是汽车的被动安全还是主动安全,都是经历了严苛的实验,安全与否最准确的参考标准是NCAP这类型的碰撞试验。否则,除非是装甲车,想要依靠车身铁皮来抵御剧烈撞击,是不可能的。
关于用车安全,提高安全意识才是最重要的,最安全的境界自然是不发生车祸,一旦出现碰撞,很多时候一个安全带胜过所有安全配置。
根据配置选车并没有什么问题,但前提是这些配置是否真的有用。例如受到市场追捧涡轮增压发动机对于有些人而言也没有什么太大用途,底盘悬挂则对乘坐舒适性有明显影响,基本上安全性、操控感、舒适性等方面的配置需要重点关注,其他的锦上添花的配置属于可有可无的,不少人选了高配置,但一年到头根本用不上那些也是浪费。
迷信权威
这一点要从车托与车黑说起,网络的普及造就了水军的横行,这种营销手法暂时不多做评论,不过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就很容易受到外部的影响。
虽然我们都希望买到一辆完美的车,但那是不可能的,根据自身预算和需求进行选车,其实不是特别糟糕的车,都有其定位和适用人群,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对于各种疑似托和黑的观点,最好验证方式是亲自体验,眼见不一定为实,试过就知道好坏了。
防车黑和普通车托都很容易,但对于某些专家级权威人士给出的信息也不要全盘接收,高级车托的影响更为恶劣,正确的导购并不是向你推销车辆,而是分析需求给出适合的选择,因而车主的真实反馈的参考价值更大。
建议:听专家的话不如听老司机的,听老司机的话不如开着隔壁二表哥的车去实践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