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商用车已完整发布了产品品牌、备件品牌和服务品牌,显示了江淮商用车进行正规化、品牌化建设的坚定决心。不仅如此,江淮还将重新整合商用车业务和管理结构,将扬州瑞玲皮卡业务并入轻型商用车公司,而重型商用车业务也将为与纳威司达的合资合作做好准备在刚刚落幕的2013武汉国际商用车展上,江淮商用车携全系3大品牌10余款车型强势亮相,以强大的自主阵容、科技和创新实力向公众展示了江淮“大商用车”的风范。在本届车展上,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项兴初高调发布了“五星服务,全程呵护”服务品牌,并表示要加强国际市场开拓、重新整合轻型商用车业务。江淮轻型商用车公司总经理査保应也透露,江淮轻卡产品将走三品牌战略,即高端品牌帅铃、中端品牌骏铃和经济型品牌好运。加上前不久江淮发布的备件品牌“顺畅”。
且轿车毕竟是消费品,品牌居于核心和关键的地位,对用户来说,品牌落实为认同度,可惜目前国人似对自主品牌认同度不高,这是十分令人遗憾的事实。项兴初谈到这点感慨万端,他认为,品牌不是今天叫一个响亮的名字,编一段琅琅上口的广告语,明天用户就来买产品、就热烈传诵的,品牌要有积累,要有时间的沉淀,要一步一个脚印把事情做好,从这个意义上讲,做品牌不能操之过急。
任何自主车企进入轿车领域,都想很快形成规模,但是到目前为止,任何一家自主品牌车企的乘用车销量都在一百万辆以内,单一车型月销量过万的,如吉利帝豪EC7、长城哈弗H5等屈指可数,与合资品牌存在一定差距。对江淮等自主品牌车企来说,积累时间较短,急于想在乘用车领域表现突出阻力重重。
应该说,江淮做出这一战略调整有理论基础和事实依据。“十二五”初,整个汽车行业以30%以上的年均增长率高速发展,当时江淮制订的“十二五”战略提出五年内达到一百万辆的产销规模。2011年至今的事实表明,当时江淮对制约自主品牌乘用车发展的限制性因素预判不足,自主品牌乘用车的总体增速没有预想得快。虽然乘用车产销总量还在增长,但对自主品牌乘用车来说,情况不容乐观。
所有这一切都清楚地表明,江淮汽车的战略重心将重回商用车。江淮新一代的领导层成员也在不同层面向我诉说着此一转变,并满怀信心地迎接这一转变。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王东生指出,“十二五”最后两年,江淮要对整个发展战略进行重大调整,调整的方向是“做强做大商用车,做精做优乘用车”。这明确无误地点明了商用车要扩张扩大、乘用车要收缩求精的发展方向。
由于乘用车是消费品,用户对其要求、期望值与商用车不可同日而语。商用车用户最在乎的是车辆的节油性和其他使用成本,对偶尔出现的一些小毛病,总体上可以忍受。但对乘用车用户来说,异响、缝隙不均匀等小问题都是致命的。
发展乘用车投资巨大,只有通过做大规模分摊成本才有盈利,并非车型越多,赚钱就越多,从这个角度说,必须推动平台化战略,在一个平台上,开发很多车型。对江淮来说,一代车型是学习、积累,有了一代车型作为铺垫,到二代车型才有基础,才可以平台化,但平台化战略本身,仍存在成熟度问题,对于自主品牌,尚有积累的过程,循序渐进的过程,急不得。
综上所述,发展乘用车是持久战,要慢工出细活,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指望投资80亿发展的乘用车板块能很快见到效益,不现实。
当然,战略重心转向商用车并不意味着放弃乘用车业务,而是为了做精做优乘用车,为了优化乘用车业务。瑞风S5、和悦A30甫一推出便好评如潮,在SUV和紧凑型轿车两个最大众化的市场获得了成功,充分说明了江淮战略调整的必要性和有效性。未来,江淮还将推出瑞风S30、S20等车型,集中资源打造属于自己的经典车型。我相信在不久之后,世人可以看到,完成了又一次伟大转折的江淮汽车会在商用车和乘用车两个业务板块都开出耀目的美艳之花,收获令人垂涎的秋实之果。何况,江淮商用车有着极为光辉的历史。再过半年多的时间,江淮将迎来50岁生日。50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但是非成败却将因时间的流逝更加清晰地刻在历史的纪念碑上,不可磨灭。走过50年坎坷道路,即将步入知天命之年的江淮汽车,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创造了累计产销250万辆商用车的骄人业绩。
特别是1990年以来,江淮从一家年产几百辆轻卡的小厂,转瞬间成为年产销30万辆各类商用车的巨人。这样的速度不仅是我们这个伟大国家发展速度的缩影,也树立起江淮商用车在业内不可动摇的标杆地位。速度不是唯一可称道之处,江淮商用车还保持着多项全国纪录:中高端轻卡市场保有量第一、轻卡再购率第一、轻卡出口量连续12年全国第一、唯一获得“全国质量奖”的轻卡品牌和自主汽车品牌。在江淮汽车半个世纪的光荣历程中,江淮商用车还有好几款产品被评为中国汽车工业60周年最有影响力的产品,开创了中国商用车的潮流。一是客车专用底盘改变了中国客车底盘由货车底盘改装的历史;二是江淮轻卡开创了中国轻卡轿车化的潮流。这样的成绩不仅足以让每个江淮人和每个关心、热爱江淮汽车的人感到骄傲和自豪,也雄辩地证明了江淮在商用车板块上的实力和强势。
对一个理性的人而言,保持已取得的成果比努力争取一项自己想取得但还没有取得的成果更重要也更有意义,如果资源有限,只能确保上述两个目标中的一个目标得以实现,那么肯定选前者。为什么呢?因为已取得的就是已确定是自己的了,而想取得的即便使出浑身解数也不一定就能得到,如果舍弃确定是自己的东西换一件不一定是自己的东西,那只有智力有问题的人才会那样做。江淮在乘用车上已累计投资80亿,但效益远远达不到预期,如果再在乘用车上消耗已然有限的企业资源,很可能会延滞本来处于优势的商用车业务的发展,结果很可能是商用车业务被别的企业反超,而乘用车业务依然不见起色。所以,“做强做大商用车,做精做优乘用车”的提法非常理性,理性是人之为人最值得称道之处。
但在商用车领域,江淮已具备了相对优势,巩固和发展这一优势比开辟第二战场更重要,也更容易。在当今世界,最大的轻卡企业五十铃的年产销总量也只有50万辆,而江淮30万辆的商用车产销规模再努把力就能接近五十铃了,所以将资源向商用车业务倾斜更容易出成果、出效益,投入少而产出多,是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