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光明 情暖丝路—一带一路电力行”摄影采风暨主题传播活动进入第3天,活动范围仍在陕西延安。今天的行程安排得十分紧凑,7点早餐集合,7点半便准时出发了。

早上8点,我们来到位于延安枣园的张思德电力服务队。

张思德电力服务队队长叫王龙,刚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带着几名队员要去距市区46公里的安塞县永丰窑则村“走收电费”。所谓“走收电费”,就是指电工走家串户上门收取电费。因为现在电费缴纳方式的多元化,尤其是网络缴费已经普及,“走收电费”成为一种十分传统的收费方式,现在并不多见了。记者们一听便对“走收电费”来了兴趣,于是请求同行,王龙爽快地答应了。

说好就立即出发,我们的汽车刚驶出市区不久就拐进了山沟,沿着扭曲的环山土路,一边是悬崖峭壁,一边是深不见底的山沟,加之坡大弯急、路面狭窄,汽车几乎是在山路上缓缓地蠕动,车后还掀起了漫天黄尘。颠簸同行的新华社高级记者唐召明老师编了一段顺口溜:车在路上跳,人在车里跳,肝在心里跳,来回跳!原文地址:http://www./news/20158/3170.html

行驶了近两个小时,我们到达了目的地。据队长王龙介绍,永丰窑则村是安塞县最偏远的一个村子,村子地形复杂、山大沟深,居民居住分散、远离电网,供电线路接入成本高。更为复杂的情况是,该村青壮年大部分外出务工,留守的都是老人和孩子,他们既不会使用支付宝客户端、也不会上网自助缴费,即使去最近一个缴费点交电费也需要大半天时间,还要花费15元往返路费。为了方便村民们缴费,王龙带领的张思德电力服务队每月都主动上门服务,帮助村民检查家里的用电线路和设备,还顺便帮助困难家庭捎带生活用品,这一干就是16年。

帮助村民们交完电费后,王龙带着几名队员扛了几袋米面和一桶油朝着村子另一个方向走去,他们要去看望村里的五保户李文贵。

李文贵的4个子女都在外打工,妻子患有青光眼多年,家庭极度贫困,6年来,王龙常常带着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去探望,为老人检查家里的用电线路。

我问王龙,是什么能让你们16年如一日的坚持,他回答道,“不管是在繁华的大城市,还是在街道乡村,电力服务队都有一句共同的承诺:你用电,我用心。”

在张思德铜像前面,我拍摄了这张合影,照片中的他们,英姿飒爽、意气奋发地朝我们走来……

午饭后我们与张思德电力服务队匆匆告别,便奔赴下一站——甘肃天水。经过7个小时的长途跋涉,入夜后终于到达了目的地。